亚高 发表于 2024-4-1 15:10:22

大中 上下应之 曰大有

元朝末年,单一的纸钞政策无法解决钱荒的问题,加上至大二年(1309)、至正十年(1350)两次更改钞法,元朝深陷财政上的恶性循环,通货膨胀,天下大乱,各地纷纷起义。可以说,元朝的最终导致覆灭,与货币制度的落后,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。

也正因为如此,即便是元末农民起义军,也有自己的铸币,例如:张士诚1354年铸天佑通宝,刘福通1355年铸龙凤通宝,徐寿辉1358年铸天启、天定通宝,陈友谅1360年铸大义通宝,明玉珍1363年铸天统元宝,朱元璋1361年称吴王时,铸大中通宝。

大中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的铸币,面值包括折十、折五、折三、折二、小平,因重量足、成色佳,备受商民的追捧,尤其精确的主辅币关系,在流通中较为便利,在后世铸钱中也一直有沿用,包括清、民机制币,以及新中国的人民币。



大中通宝并非是特定年号,取自《周易·大有》:“柔得尊位,大中,而上下应之,曰大有。其德刚健而文明,应乎天而时行,是以元亨。”字面意思:利益最大化、上下齐心协力,以及顺应天道与时俱进。却代表了朱元璋在当时的远大抱负和雄略。

《明史·食货志》记载:“太祖初置宝源局于应天,铸大中通宝钱,与历代钱并行。”“及平陈友谅,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,颁大中通宝钱大小五等钱式。”“洪武四年(1371年),改铸大中、洪武通宝大钱为小钱。初,宝源局铸钱‘京’字于背,后多不铸,民间无‘京’字者不行,故改铸小钱以便之。



朱元璋的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,和宋、元制钱相比,在货币制度上还是非常先进。可惜后来重农轻商,强推落后的通行宝钞制,禁用金银、限制铜钱,使得货币流通不畅,这种做法与当时全球背道而驰,尤其白银货币日益盛行时,更加失去发展良机。

大中通宝的一些币值因为铸造时间较长、铸造数量较大,如折五、折三等,因此在世上的存留较多,属于较为常见的品相。此外,大中通宝还有各种各样的地名背字版,比如京、北平、鄂、济、豫、浙、福、广、桂等,也增加了今人研究与收藏的乐趣。

大中通宝折五光背 17.2g

http://up.shouxi.com/shop/item/img/86/62/8662f22bf406318a3921e0b33a082d58.jpg

http://up.shouxi.com/shop/item/img/2f/5b/2f5bec39eb09f9e666adbb7c35cdce1a.jpg

13333147079 发表于 2024-4-2 10:53:27

历史的产物,见证历史,学习的好帮手,帖子很好,帮助认识新的钱币。

海外菜鸟 发表于 2024-4-2 12:39:55

中国铜钱数千年的历史,比现代银元有太多的沉淀了,看到楼主的文章,不难想象,一个人穷其一生,或许都无法研究透彻某个朝代的铜钱历史渊源。
向目前还在坚守研究中国古钱币的真正学者,致敬

童心驰骋 发表于 2024-4-12 10:57:39

学习了:victory: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大中 上下应之 曰大有